2019年12月29日星期日

【減碳能源方案】自己的綠電自己發,我的公民電廠發電參與計畫

能源議題對於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,從核能到燃煤發電,或是最近正夯的離岸風電,每每成為社會關注討論的議題。
有的人說氣候變遷的問題確實存在,也有人否認。
反空污、以核養綠等議題透過公投也讓台灣人民有一番討論。
似乎每一派的講法都有些道理,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?
難道我們就只能等,等到社會有共識?

要求政府以平均每年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%比較符合台灣現況

公投第7案為:「你是否同意以『平均每年至少降低1%』之方式逐年降低火力發電廠發電量」。我看著這個議題,覺得這個題目應該改寫一下才對,因為這樣命題,很可能會導致台灣缺電。這兩年台灣備載容量已恢復穩定,常能保持在10%以上(即時訊息可參考台電官方網站電力供應資訊
身為一個務實的環保人士,深知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環保需要可以兼顧經濟,為了節能減碳而全台大跳電是罔顧現實的。與其要求政府關火力發電廠,不如要求政府加強可再生能源的建設,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,其他能源別發電量就可以適度減少,至於要如何調控使電力更加穩定,牽涉儲能和智慧電網的建設,又是另外一件事了,改天再聊。

關於核能

老實說我有疑慮,之前聽福島核災的相關報導,有句話我印象深刻:「所有核電廠在出事之前,都說自己是安全的。」我會認為核電是一個節能減碳的過渡選項,而不是優先選項,然而由於這幾年的冬天我幾乎都可以穿短袖在路上亂跑,如果世界減碳的腳步不夠快,也許有天我會改變心意。

一個想要節能減碳又對核能有疑慮的人的新選項

在能源議題上,想要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,對核能又放不下心的我,覺得自己仍該做些事情。
在台灣,公民力量一直是非常強大的力量,如果每個人都能為台灣能源轉型盡一份心力,那將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。
這幾年有塊新興產業,叫做「公民電廠」。其目的就是透過更多人民的參與,強化可再生能源的運用,因地制宜地提升能源的多元化。而在公民電廠的運用實例中,最常見的是太陽能發電,尤其是太陽能屋頂的運用。

為什麼選太陽能屋頂

在選擇參與公民電廠時,我優先選擇了太陽能屋頂相關的方案,將太陽能板裝設在住家或工廠、畜舍上有幾個優點:

1. 發電兼降溫:

室內降溫需求占電力使用很大部分,當太陽直射家中屋頂時,室內溫度會因此上升不少,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,除了發電之外,也能降低室內溫度,減少空調的使用。

2. 在地能源減少損耗:

在電力運送過程中必定會有能源損耗,雖然台電有努力降低線損(參考:經濟部能源局流失的電-談「線損」),但這部分無法降到零。能源輸送路徑越短,線損越低,如果能以在地電廠取代部分用電,就能提升能源效率,減少浪費。

3. 太陽能發電尖峰與用電尖峰時間重疊

太陽越大,太陽能發電效益越佳,此時用電量也很大,有陣子我常常去看台灣各種能源在一天發電時扮演的腳色,太陽能發電的時間與電力需求上升時間一致。(即時資訊可參考台電官網電力供需資訊),即發即用。

有關太陽能發電其實更不環保的說法

真的有很多人說製作太陽能的過程會耗費更多能源,所以我稍微看了一下相關的文章,發現其實只要使用太陽能發電一段時間就能抵銷,所以除非你發電1年就把太陽能板當免洗筷丟掉...

我需要發多少綠電才能抵銷自己的用電量

目標

我希望自己用的電(至少家用的部分,生產生活所需物品會產生額外的碳足跡,少買一點東西也是必要的,改天用另一篇文章聊),能夠以綠電為主。以台電數據,家用人均用電約為4至5度。

限制

目前還沒辦法跟台電或民間業者指定買綠電,改天可以買綠電再和大家分享怎麼買。我家屋頂裝了太陽能熱水器,日照空間有點不夠。

測試解決方案

參與公民電廠,以一片太陽能板日均發電量約為1度計算,需要買5片。

小編目前買了1片,還在研究不同廠商的不同方案,實驗完再跟大家分享覺得哪一種比較好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所以你需要買原生紙漿製造的衛生紙嗎?再生紙漿衛生紙也許是更好的選擇

         衛生紙是大部分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消耗品,對我來說當然也是,雖然我會使用馬桶旁專門洗屁屁的蓮蓬頭在如廁後沖乾淨,但難免需要把屁屁擦乾。        在台灣很多廠商會主打他的衛生紙是原生紙漿,對我來說是一件很令人困惑的事,如果是需要長纖維的面紙需要用原生紙漿製...